飞盘、露营、“剧本杀”……随着七夕到来,各种单身交友联谊活动在京城密集举行。记者注意到,现在的交友联谊活动已经和传统的“相亲节目”截然不同,不但形式上更加多元,互动环节也不断“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年轻人自身的需求。相比传统的“相亲”,这样的交友活动更能吸引年轻人。
【资料图】
取消“牵手” 气氛依旧热烈
8月20日,一场七夕联谊活动在大兴区举行。和一般的交友联谊不同,这次活动别出心裁地采用音乐会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单身青年参加。
“我们根据报名者喜欢的乐器进行分组,还邀请了乐队演出,大家可以点歌,也可以自己上去唱。”主办方大兴团区委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活动形式比较新颖,通知发出去后,100个名额很快就报满了。
“7分钟交友” 感觉像“应聘”
在很多人眼里,交友联谊就是相亲。而说起“相亲”,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尴尬。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许多年轻人表示,参加了一次单位组织的相亲联谊,就再也不想去第二次了。
韩女士曾参加过一次国内比较流行的“7分钟交友”。根据规则,男女青年彼此对坐,需要在7分钟内彼此认识。时间一到,就要换人。
“7分钟交友,其实留给彼此的介绍时间只有3分钟左右,我把自己的简历背了一遍又一遍,感觉就像去应聘。”韩女士说,除去自我介绍的时间,留给双方交流时间已所剩无几。表面上一个小时“结识”了7位男嘉宾,但实际上,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都没有。
“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的相亲其实很抵触。”伍月青少年事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宋璞喆说。他发现,那些不成功的联谊活动,参加者要么是对“查户口”式的提问比较抗拒,要么是对活动中尴尬的气氛感到“怀疑人生”。还有的活动,仅仅把参加者的照片、简介都挂出来,虽然“一目了然”,但给人的感觉却像逛市场,缺乏互动。“很多人自身条件不错,但效果并不好。”
宋璞喆还曾去过中山公园、天坛公园的“相亲角”。在这里,绝大多数是家长在替子女找对象,而子女本人却不出面。这样的方式成功率更低。
重在需求 联谊也是基层治理的体现
相比之下,各种主题的联谊活动则要“友好”得多。在活动中,年轻人可以一起爬爬山、做做游戏,就算没有遇到喜欢的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下次有机会还会想参加。
“来到交友联谊活动,大家都想找志趣相投的,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才有可能往下一步发展。”宋璞喆说,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的交友联谊活动不断推出新花样,越来越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比如露营主题的联谊,参加者一般都喜欢户外;再比如“剧本联谊”,参加者往往喜欢“剧本杀”。在这样的活动中,单身青年往往更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
为帮助单身青年“向前一步”,北京各级团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友联谊。上周六,由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的一场主题为“博物馆奇缘”的七夕交友联谊活动就吸引了不少博物馆迷。在活动中,200余名单身青年从奥森出发,沿中轴线依次打卡什刹海、鼓楼、前门等地标,最终在首都博物馆“会师”,让感情在活动中升温。
工作人员说,参加活动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大兴区工作,有公务员,也有企业白领,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本身就有很多共同语言。之所以采用音乐会的形式,也是为了给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因为年龄相近,大家喜欢的曲风也相差不大。”
和传统的交友联谊相比,这种音乐会形式的活动可谓一大创新。更有趣的是,这次活动还特意取消了联谊活动中常见的“牵手”环节。结果出人意料,主办方的这个决定受到了参加者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决定避免了尴尬,“太贴心了”。
没有了“牵手”,气氛依旧热烈。当天,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有几对年轻人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表达了进一步交往的意愿。
近年来,交友联谊活动开始不断推出新花样。有的活动走向室外,组织露营、飞盘等活动;室内联谊也不断创新,推出手游、“剧本杀”,备受年轻人欢迎。在这些活动中,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走出“社交恐惧”,在不知不觉中增进感情。
这些“目的性”并没有那么强的活动,看上去并不像“联谊”。可正是这样的活动,才能吸引年轻人。婚恋交友平台“伊对”的婚恋专家表示,这些新颖的活动形式,可以在缓解尴尬的同时让交友过程充满乐趣,吸引更多单身青年参与。如果活动“目的性”太强,反而会容易让参加者感到尴尬,从而打击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博物馆奇缘”活动吸引了不少博物馆迷参与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权益部副部长王勋介绍,他们之所以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活动,就是为了大家能够有共同的话题。“对于单身青年来说,周末能够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还能认识新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他介绍,青年参加这样的交友联谊,本身也是扩大圈子的过程。“一次活动不一定会遇到心仪的异性,但这么多人参加活动,本身就扩大了交际。”
“现在的交友联谊活动已经和传统的相亲截然不同。”宋璞喆建议,在创新活动形式的同时,最好能够建立一套反馈机制,从而了解青年的真实需求,更加有效地帮助青年解决婚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让联谊活动变成一个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对北京更有归属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琪鹏 张楠
流程编辑: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