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功能的发育以及药物代谢、排泄功能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也极为敏感。因此儿童用药不应被视为成人用药的“缩小版”,应慎之又慎,严格按医嘱用药。
(资料图)
选择儿童专用药最靠谱
西安市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闫抗抗表示,由于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结构、脏器功能存在差异,儿童用药的选择除考虑其生理特点和疾病状态外,同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尤其是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闫抗抗说;“应优先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因此,最好使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药在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用药依从性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特点,比如儿童用药为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在口服药方面会选择溶液、糖浆、混悬液等液体制剂,儿童更易于接受;其他剂型如颗粒剂、干混悬剂、分散片等,也属于对儿童用药较为友好的剂型;肠溶剂型、缓释及控释剂型的药物需整片/粒使用,不能掰分,就不太适合低龄儿童使用。”
但由于市场上能提供的儿童专用药品种和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儿童用药需求,因此不少情况下会选用儿童成人共用药。“这类药物经临床试验已证实在儿童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可能存在剂型和规格不方便儿童使用的局限性。”闫抗抗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许多药物成人可用但儿童可能是禁用或慎用。比如发热用药,成人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而儿童只推荐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又如止咳药磷酸可待因片,12岁以下儿童是严禁使用的。
计算用药剂量一定要遵医嘱
儿童用药中剂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让很多家长犯愁的难题。对此闫抗抗表示,除了与疾病、儿童的肝肾功能状态相关外,还与孩子的年龄、体重密切相关。由于儿童的年龄、体重逐年增长,体质又各不相同,因此用药的适宜剂量存在较大差异。医生会基于诊断选择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如具体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来进行剂量的计算,再根据病程确定疗程。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家长一定要仔细并完整地查看医生开具的处方和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信息,计算时也要认真核对用量的数值和单位。
“但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药品说明书中往往会根据儿童年龄或体重分段进行用量描述,比如1~3岁、10~15kg,一次0.5~1袋;4~6岁、16~21kg,一次1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在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确定、核准正确的用药剂量。”闫抗抗说。
发现儿童误服药物不能乱喂水
儿童误服药物是儿童药物中毒的首要原因,通常有儿童主动误服及家长主观行为导致的被动误服两种。
主动误服药物容易发生于1~4岁的儿童。主要是此年龄段儿童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且缺乏危险辨识能力。同时,有些家长安全意识较差随意放置药品,也容易导致儿童自取药物误服。因此,家中药品一定要放置在儿童不能轻易获取的地方。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家长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用药安全常识教育。
闫抗抗介绍,家长主观行为导致的儿童误服多数因为家长担心医嘱用量不够,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或联合用药。随意增加用药剂量的情况较容易避免,但擅自联合用药的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方面,对于同一通用名的药物,不同生产厂家往往采用不同的商品名,此时擅自联合用药就会引发药物过量;另一方面,不同品种的复方制剂可能含有相同成分,不同复方制剂或复方制剂与含相同成分的单方药物盲目联用,也易导致药物过量。”闫抗抗说。
孩子一旦发生药品误服,家长需沉着冷静,可以按照下面步骤先做处理:确认孩子嘴里是否有残余药品,在其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及时引导吐出并漱口;迅速确认孩子误服的时间、药物的名称、种类和剂量,保留好误服药物的包装或容器,就医时提供给医生。若误服的是毒副作用很小的一般性药物如维生素、止咳糖浆等,可让孩子多饮水,使药物稀释后及时排出并就医。如果误服泡腾片则一定不要喝水,因为泡腾片加水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很容易导致窒息死亡。若误服大剂量且有毒性的药物,同时伴有恶心腹痛等症状时,不建议家长自行催吐,易造成孩子误吸或窒息,应携带药物或药物包装尽快就医。
来源:西安晚报
(责编: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