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2023年下半年,伴随着投资者情绪回暖,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始终稳定在1.59万亿元上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7月份以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稳中有升,显示出投资者对市场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行情的积极预期。”
三市两融余额稳中有增
7月份以来,A股市场逐步企稳。7月1日至8月10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保持稳定且显露震荡回升态势。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15887.6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4959.53亿元,融券余额928.08亿元。三市两融余额较6月30日的15884.98亿元增长2.63亿元。
回顾7月份以来的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变动情况。其中,三市两融余额的最高点出现在7月6日,为15976.16亿元,而最低点出现在7月28日,为15721.93亿元。
对此,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融资客的活跃度与股市情绪、赚钱效应表现较为一致。7月份以来,两融交易活跃度表现前后高中间低,目前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高于7月初。”
方磊说:“近日,股市情绪有所好转,杠杆资金的风险偏好也出现好转。”
黑崎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兴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说:“近期三市两融余额震荡回升,这是A股市场企稳的一个重要信号。随着近期外围风险减弱和政策利好持续出现,市场行情明显升温。7月份以来三市两融余额呈现出小幅增长的趋势,融资客逐渐增加仓位,对市场持乐观态度。但三市两融余额增幅相对较小,市场谨慎情绪仍然存在。”
三行业获融资客加仓
近期,市场情绪有所回升,而从行业方面看,7月1日至8月10日,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2个行业期间被融资客净买入,其中,非银金融、医药生物、计算机行业净买入额居前,分别为104.14亿元、46.67亿元、17.51亿元,合计达168.32亿元。
对于非银金融行业的投资机会,陈兴文说:“随着证券业利好政策逐步落地,将有效促进券商经纪、两融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其中一些综合性金融机构和券商等有望直接受益。”
广州市万隆证券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吴啟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于寻求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而言,非银金融特别是券商板块无疑是首选之一,当前券商板块虽然有所启动,但主要上涨的是小盘股,中大盘券商涨幅不大,所以大市值券商股仍然具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在医药生物行业方面,方磊说:“这一行业的融资净买入额呈现前低后高,融资净买入额占比保持稳定,两融成交额与板块整体成交量的走势较为一致。”
再看计算机行业,方磊说:“计算机行业整体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以AI(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技术驱动型,二是信创和数据要素带来的政策驱动型。目前看AI带来的技术变革是最大的,但是国内的业绩落地还需要时间。”
总体而言,陈兴文表示,“从市场整体行情表现来看,7月份以来A股市场震荡回升,大盘价值占优,上证50指数领涨,而TMT板块相对下跌。这反映了融资客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对于价值股和传统行业的偏好,市场仍以局部活跃的结构性行情为主。”
126只标的获买入额均超1亿元
再看融资客在标的股的选择。7月1日至8月10日,有126只标的股期间获融资净买入额均超1亿元,合计融资净买入额299.34亿元。东方财富期间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为13.64亿元,科大讯飞居于第二位,为13.62亿元,太平洋位居第三位,达到10.04亿元。
进一步梳理可见,上述7月1日至8月10日融资净买入额超1亿元的126只标的股主要呈现三大特征:第一,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统计显示,上述126家公司中,49家公司已经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包括华创云信、西南证券、财达证券等在内的35家公司实现业绩预增、略增和扭亏,占比逾七成。
另外,截至8月11日收盘,在上述126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从归母净利润角度看,今年上半年有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海能达、上能电气、彩讯股份等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
第二,股价走势稳中向好。统计显示,上述126只标的股中,有74只标的股7月1日至8月11日期间股价实现上涨,占比58.73%。太平洋、首创证券、指南针、财富趋势等4只标的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50%,表现抢眼。
第三,获长线资金布局。上述126只标的股还吸引了包括社保基金、养老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险资等长线资金的目光。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有44只标的股被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险资等机构重仓持有,占比34.92%。